植物含有相當複雜的成分,許多成分對人體也有相當的交互作用,因此人類自古就懂得從植物中找到協助的配方。
其實我們思考中國古人的中藥煎藥過程,不就跟精油的提煉很像?
把選擇的藥材,用火煎熬、煮湯,再喝其煮出來的菁華液體。同樣的,精油的提煉也是從植物特定的收割部位,大部分的提煉方式也都是用蒸餾法,如果是受熱容易破壞的種類,就必須用冷壓法(直接壓榨),更珍貴的花材可能用脂吸法(將花瓣鋪在油脂上,讓油吸收花的菁華)或是溶劑法(利用特定的溶劑吸取花的菁華)。
如果要更仔細的研究這其中的奧妙,還有得說,就拿最普及的薰衣草為例,這也是魔法學苑的招牌精油,因為它的氣味相當獨特,您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眾所皆知全球最著名的產地是普羅旺斯,在那裡,光是薰衣草的種植品種就分為好幾級,魔法學苑的貨源就提供了七級的分類定位,從最普通的「香水工業用」到「芳香療法專用」…其中的奧妙就在:
以上只是選材的差異,在粹取時的品質檢驗、過濾、保存…無一不是珍貴的經驗資產。難怪到處都有薰衣草精油,但是品質就是有高下之差!
講到提煉過程,就不能不提產地差異。除了所謂原產地水土、品種的差異外,另一個重要差異就是文明差異。
所謂文明差異指的是: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其粹取精油的優勢是:能用精密農業的手法,獲得最大的取油生產能量,並能提供比較好的粹取技術,以及保存、運輸…等所謂「科學手法」,但是壞處也就是在太懂得科學了,所以:能造假的能力也提高;受到工業污染的機率也增加。所謂能造假,當然就是能以幾可亂真的化學合成配方參入,降低成本增加獲利,且這些國家的工業化較普及,所以環境污染也會嚴重些,因此,「有機」的要求才會這麼重要。
關於有機的相關瞭解,可以在下一節課介紹,但是在此可要先有一個認識,那就是:先進國家有其獨特的優缺點。
那落後國家呢?像東南亞(主要是中國大陸)、中南美、南歐…這類產地的特色就是:因為科技不發達,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化學肥料比天然肥料還貴」,所以較無工業污染或是有「調味」的問題,但是這就會考驗其煉油技術與相關技術了。
較有名的例子如廣藿香,由於廣藿香會使栽種的土壤貧瘠,對歐美國家來說不是個好的經濟作物,目前主要產地還是以印尼、中國為主。
由於廣藿香在蒸餾後,常裝在粗製的金屬容器中,使得金屬溶解在精油內,成為深褐色,所以眾人以為廣藿香就是深褐色,這就是產地對於保存方式不是很先進造成的現象之一。
如果要為產地的差異下一個簡單的分別,可以這樣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