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需要認證與鑑定,就需要投資許多精油的愛好者,或者是稍有興趣的入門者,都會想要知道,精油到底能對人有多少協助?
關於這個問題的理性思考,我想用一段我閱讀到的序言作為前提,這是「藥草聖典」一書的作者的序言,其中令我感同身受的,引述如下: 「藥草學為什麼式微?主要原因並非功效問題而是在於經濟因素:藥草的利潤太低了…..即使有某種藥草以治療的功效著名,除非美國的藥物食品管理局給予官方認證,否則這種藥草依然無法當作藥品出售。
而這種許可得來不易,既花錢又花時間…製藥公司必須花費幾千萬元及好幾年時間才能通過檢驗……」
「此外天然的物質無法獲得專利。每當一家製藥公司生產出一種新藥時,他可以取得17年的獨家銷售權,以補償研發它所花的經費,但是,藥草卻因沒有專利權的保護,怎麼可能會有製藥公司願意去挖掘藥草的價值?」
「但是到了現代,藥草又被人們重新提起,原因之一是合成藥物不如專家期望的那般神奇…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已知許多成藥可能會危及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原因,應該要歸諸於預防疾病的藥草開始受到重視。」
那麼,在國內又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在台灣精油分成兩種,聞的精油屬於「香味品」,擦的精油是屬於「化妝品」,它在相關單位的心中自是「化妝美容」的定義,那麼,的確不可以提及所謂療效,所以我們自然必須一再地告知我們的網友讀者,所有的內容只能作為精油研究的資訊瞭解。
因為精油的定義也很複雜,所以您當然不可能以本站所介紹的使用經驗,但是卻用別的來源的精油,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不同來源的精油能有相似的答案。
但是,也因為精油的空間實在相當有效,所以您也該不吝將您的使用經驗與心得分享,就算以「研究」的角度,還是可以從中摸索出,有關精油神秘的種種,特別對於我們來說,精油還有些獨特的差異:
第一、目前所有的精油資訊,都是國外翻譯,當然其參考的精油描述,以歐美學派為主,這會有兩個差異:歐美人的體質特徵與我們不同;歐美的精油品種,也可能與我們不同。像明明是中國有名的「當歸」,到了西方就成了「歐白芷」,氣味也差了許多。
第二、就算是國外的專家,不同派系的看法還是會有極大的差異,甚至互相抵觸、矛盾。如果您只是讀死書,可能會越讀越迷糊。
第三、其實中國自古在藥草用法上,本來就比歐美更有系統的研究,第一個發源就可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也許您還不知道,像牛膝草(hyssop)早在神農嘗百草就有記載其「強筋骨解痛」的功能。
第四、市面上太多販賣商品,都喜歡宣稱加上精油配方,同時也會順帶一提該精油有諸多療效,如此卻又造成誇大不實,用戶的視覺疲勞,反而適得其反了。 在這些不利的客觀因素之下,更顯精油研究與應用的可貴。也希望各位網友能珍惜,這種看似時髦奢侈的享受,其實他才是融合了數千年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