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章>魔法研究室>精油如何作用於大腦?

精油如何作用於大腦?

2022-08-21 (08:23:25 AM)

精油如何作用於大腦?

腦內神經傳導物質_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 

過去數十年內,我們耳聞許多關於神經(衝動)傳遞物質(或稱腦內化學物質)的報導。尤其常聽見基色胺及正腎上腺素等名詞,好像它們已成了稀鬆平常的日用品,特別是當許多製藥廠爭相仿造這些化學分子之際。其實,目前科學家對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研究得最透澈的神經衝動傳遞物質要算是乙醯膽鹼(簡稱ACH)。科學家僅確知介於運動神經元軸突與中間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是由乙醯膽鹼傳遞訊息。除此之外,科學家尚無法培養其他部位的突觸,以確知其間的神經傳遞物質。而且,儘管乙醯膽鹼在神經及肌肉細胞之接連處的作用已被了解,但關於這神經傳遞物質在大腦如何作用,仍有待研究。在有關腦部研究的書籍中,隨處可見「假設」、「可能」、「或許」以及「我們不肯定……」等用語。這絕非因為科學家信心不足,實在是我們還不清楚這些神經傳遞物質如何運作。

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是另外兩種被發現的神經傳遞物質,不過它們較不常見,僅占腦內所有神經傳遞物質的一小部分。除了神經傳遞物質,許多神經元(即神經細胞)的末梢還含有胜肽分子──它們可能也是神經傳遞物質,目前還不確定它們的作用。

雖然人類對鴉片的認識至少有五千年了,但是到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神經元及腦下腺也會製造鴉片劑,這和嗎啡一樣,能減輕疼痛及產生愉快的感覺。大腦的神經元上有若干種鴉片劑(麻醉劑)的受體,但科學家坦承,「目前對於這些大腦中的鴉片類似物以及其受的可能功用仍所知不多。」

就科學而言,知道某種化學物質的作用和知道它是如何作用是兩回事。目前,腦部的科學研究仍處於辨識腦內化學物質及其引發的化學反應之階段,科學家並設法抑制或促進這些化學物質的作用。然而,我們不要高估現代醫藥的發達度,湯普生(Richard Thompson)指出,治療躁鬱瘧的藥物為何能發揮功效仍原因未明。

精油可藉由兩種途徑抵達大腦:嗅覺及皮膚的吸收

精油可藉由兩種途徑抵達大腦:嗅覺及皮膚的吸收。位於鼻子正上方的嗅球,其實屬於大腦的一部分,它是從邊緣系統延伸出來的。由若干結構組成的邊綠系統,在大腦皮質部形成一環狀基座。它是情緒、性愛、記憶與學習的中樞,這些功能會受嗅覺的刺激──即使是下意識地。邊綠系統介於自主及不自主神經中樞之間,並連接左、石腦。精油透過嗅球,直接與邊緣系統接觸。嗅覺是相當複雜的反應,科學研究尚未揭曉它們是如何進行的。

不過科覺界倒是發現人腦裡遍布benzodiazepene受體,這些受體也是Valium及Librium等鎮靜劑類藥物的作用位置。早在化學家發明醫藥之前,這些受體已存在大腦中,這或許意謂著自然界也有類似的物質能與這些受體反應。現在,研究者發現,老鼠的嗅球上有大量的benzodiazepene受體,而他們認為人類也不例外。或許我們天生就是要透過鼻子來吸收天然的鎮定劑(芳香分子)。

我們的血液循環有一套結構能防止大分子進入大腦,這即是所謂的「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內。(就像許多化學藥物一般)。精油可以各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透過鼻腔上方的微血管、透過口腔及呼吸道的黏膜、經由陰道及肛門(塞劑方式)、經由消化系統(口服方式)、經由皮膚吸收(按摩方式)。儘管大腦僅占全身2%的重量,但它需要15%的血液供應量。

「精油如何影響大腦呢?」最簡單的回答是,「我們不知道。」由於如此仰賴植物以維持健康,加上植物的化學反應與人類的如此相似,使植物提供的天然化學物質被視為啟動人體內反應機制的鑰匙。藥物藉由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大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它們可以阻斷神經傳遞物質的合成,阻礙其在軸突內的前進,形成突觸囊、釋放到突觸,以及附著於受體上。科學家往往無法確知是哪一部分的機制在運作,更遑論要我們去了解精油如何影響大腦了。

然而,腦部的化學研究已為科學界引進新的討論話題,那就是為何某些精油有應變的特性,即所謂的「適應基」(adaptogens)。例如,少量的薰衣有鎮定效果,而大量使用時,則變成興奮劑。這種兩極化的矛盾現象曾經使研究精油的人困惑。不過現在我們知道,即使在我們自己大腦內的化學分子,也存在這種應變性,例如多巴胺,或乙醯膽鹼──此化學分子抑制心肌細胞的活動,但卻活化骨骼肌肉細胞。德國摹尼黑大學的華格那博土(Dr..Wagner)曾發表一篇以藥草當作應變的評論。他和研究小組對「適應基」作如下定義:適應基是用來使生物進入高度的抵抗力狀態,以期提高對逆境(生理或心理)的抵抗力,並適應各種挑戰。我對此定義十分滿意。

精油有許多有趣的特性,這可能有助於解釋它們如何發揮作用。它們似乎會影響酵素的工作,酵素是動物、植物體內引起化學分子轉形的複雜有機物。布包爾博士(Gerhard Buchbaure)指出:「某些單萜類衍生物,例如香荊芥酚(carvacrol)及小茴香酮(fenchone),會抑制乙醯膽鹼酯,這種會壓抑痙攣性向肌抑制機轉(spasmogenic musculo tropicinhibition mechanism)。他還說:「精油的成分聚積在神經細胞膜上,堵塞了鑲嵌於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由蛋白質分子構成)。這阻塞會改變細胞膜的物理特性,尤其將改變其離子通透性。」

假使精油與某種細胞膜上的脂質作用,造鈣離子通道功能的改變,則這裡牽涉到的是基本生理反應的改變。此外,如前述,精油還會影響酵素的作用。神經傳遞物質通常由來自植物的成分製成的。例如,基色胺是從色胺酸經由5-HTP而製成的,色胺酸是存在香蕉及其他蔬菜、水果裡的天然胺基酸。再加上精油的電性、極性、左右旋異構物、發射紅外線等特性,使精油的研究相當複雜、難解。不論我們將精油視作啟動化學反應的鑰匙,引起化學分子轉形的催化劑或是帶電的中介質,它們基本一都算是作用子──會激發體內的治療機制。

精油的活性與其醫療價值

我認為大部分精油的活性及醫療價值會在萃取出的兩年後開始消失。它們或許仍具芳香氣味,但其療效則較差了。不過,還是有些精油不受此影響,可以保有其殺菌效果許多年,例如百果香、尤加利、野馬鬱蘭等。我們可以感覺精油有不同程度的「活力」。我知道這聽起來不太科學,但是有些精油就是不帶勁,這是很難判斷的,除非你有豐富的經驗或相當精密的儀器。

精油在人體的代謝途徑

精油透過不同的途徑離開體內──呼氣、排汗、尿液或糞便。這使我們好奇為何每一種精油都有其特定的排出管道?芳香療法會解釋因為特定的器官與特定的精油產生「共鳴」,而物理學家則可能說是因為「選擇性的同步振動」(反地心引力)。另一項有趣的現象是人們經常會被某種香氣強烈地吸引或排斥,而這種反應不一定來自記憶中的經驗。例如,穗甘松(spikenard)不是人們經常容易接觸到的精油,但當人們第一次聞到時,每個人的反應皆不同。所謂的芳香是非常主觀的,只是我們不知道原因何在。

366天玩精油精華文章人工訂購補價差隱私權說明